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昨天下午,公司开会研究如何参加广渠路15号地的竞标。原来测算的极限接受单价是1.4万元/m2,总价为35.4亿元左右。最后,为了能拿下这块土地,决定把单价上调1000元/ m2,即1.5万元/ m2,总价大约为38亿元。我们一边吃饭,一边开会,我很紧张,两次咬破了嘴唇。二十年从商经验告诉我,对一个房地产公司来说,常常是一块土地定生死。短短十年的中国房地产历史,多少公司因一块土地死掉了,这些死去的公司还不包括深圳、海南那些非正常死亡的房地产公司。

下午赶到国土局二层土地储备中心招标现场,真是人山人海,工作人员均带着口罩,进拍卖大厅的人都要进行体温检测。我上次来这个拍卖大厅还是几年前参加摩根中心项目的招标,当年我们公司也是浩浩荡荡,决策层成员全体出动,还扛着我们为摩根中心设计的新模型。上次是检查身份,这次是检查体温,一样的严格、一样的如临大敌。

走进拍卖大厅,我们被安排在第二排,大厅里也是人山人海。有许多开发商我都认识。坐在第三排的是新面孔,我上前向他(她)们问好。问他们是什么公司的。他们只告诉我:“小公司”。我们公司总裁闫岩小声告诉我:“他们是中化方兴公司的。”我说:“你们是中化集团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他们表情都很严肃。

举牌开始了,远洋地产在拍卖之前挂牌阶段就多加上8.4亿元人民币。最初举牌时,拍卖师雷蕾把举牌的价格区间提高到2000万元,现场一片哗然。远洋地产更不示弱,每次都是整数报价,30亿,31亿,32亿……来势很猛。

最后,号称小公司的中化方兴地产出台了。不管谁举牌,他们都毫不犹豫地跟上举牌。最后中化方兴地产以40.6亿元,地上建筑面积土地单价1.6万元/ m2,获得了这块土地。媒体哗然,今天在网上看到了铺天盖地的报道。

有两点需要补充的是:

第一,建筑面积土地的单价是1.6万元/ m2,而不是一些媒体报道的1.4万元/ m2,这些媒体朋友,没有扣除廉租房、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的面积。

第二,一般出让合同时,付款期都是半年以上。这次是一次性付款。

拍卖的过程我就不做过多描述了。我想谈一谈自己对新的“地王”产生的看法:

第一,从参加的11家公司来看,都是中国公司,有些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但都是红筹和H股公司,没有一家境外公司参加。这些现象均折射出全球资金对中国,对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一些看法,说明他们对这种疯狂拿地的举动并不看好。

第二,一周之内,北京连续诞生了两个“地王”。上次是“中电”的背景,这次是“中化”背景,并且房地产经验并不丰富,开发的经验和历史都不长。在金融危机背景的冲击下,国家发了大量的钱,银行也放了大量的款。但产能过剩仍是全球经济的主流,这些钱不可能再去投资建电子厂,建化工厂,因为这些行业产能已经过剩了,只能投到房地产,购买土地。一次性支付40多亿元的确不是一个小数字。

第三,这个“地王”的产生,对广渠路15号地的周边,包括北京市的房价都有很强的向上带动作用。目前广渠路周边项目房价每平方米在1.4万元到2万元之间,因户型、朝向和楼层不同价格有所不同。而这次拍卖的这块土地楼面价达到每平方米1.6万元,已经超出了周边房子的平均价格。又出现了当年“面粉的价格比面包的价格贵”的现象,结果是“面包”一定会涨价。中化方兴在答记者问时说,他们测算时的售价是每平方米3万元。

第四,政府需要马上推出土地。2009年1—5月北京市成交房子金额是2008年的1.4倍,这个数字超过了最火爆的2007年1—5月份的成交量。如果政府不能及时推出土地来出让,就会发生断顿的现象。

在广渠门10号地(二环边上)成交每平方米1.5万元时,有媒体问我北京土地市场是不是出现了泡沫。我回答,不能以这一块土地为依据来判断,因那块地对“富力地产”太特殊了。但一周之内接连出现两个“地王”,尤其是昨天的广渠路15号地(在四环边上)成交1.6万元/ m2时,我们可以说,北京土地市场的泡沫的确已经出现了。

话题:



0

推荐

潘石屹

潘石屹

251篇文章 6年前更新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联合创始人 。他与妻子张欣在1995年共同创立SOHO中国有限公司,作为董事长,他一直掌管着公司在中国的商业地产领域的开发业务。尤其在北京的CBD,无论在建筑的规模上还是在项目的销售额上,SOHO中国都是最大的开发商,并为中国首都引入了标志性的当代建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