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自我的《在世界佛教论坛上的讲演稿》挂在博客上征求大家的意见后,短短几天时间,各方朋友们就通过博客留言、电话、短信、MSN及电子邮件给我发来了很多建议和修改意见,也有不少建议和意见是一些人通过认识的朋友转发给我的。仅4000多字的文稿,收到近十万字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这也看出了大家对信仰的渴望和热情。在此,我对所有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些意见和建议,一部分我已经采纳;另一部分是网友们提出的问题,我对其中一些问题做了简单回答,以便跟大家一起探讨和交流;还有一小部分是对别的信仰、对别人的指责,甚至辱骂。这些指责和辱骂都是背离探求真理,背离信仰本意的,同时更是违背上苍意愿的言论,不可能给我们带来团结、和谐,只能带来仇恨和冲突。此类言语我会及时在博客中删除。

在此也特别感谢蔡德贵教授、李绍白先生、楼叙坡女士、北野先生、蔡立文小姐及李楠女士。他们对这篇讲演稿做了重要的指正和修改。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互相学习、探求、磋商的过程。

磋商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也是探求真理的必由之路

深圳唐僧: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讲的内容有点交叉和重复,建议精简;第三部分“仁爱与仇恨”应该成为你的主要内容,需要充分发挥;第二部分应该改为“和谐与冲突”的立意。另外,建议不要将佛祖说成与造物主并排的,因为佛祖本身是无神论者,建议用“她”代替佛教里的“万物之源”。

潘石屹:谢谢。你的建议我会认真考虑,并修改我的讲稿。

第二部分标题用“和谐与冲突”比“团结与分裂”更好。原来我列了八个小标题,因只有一天时间和字数的限制,后面的都没有来得及写。

关于佛是无神论的观点,我此前听人说起过,但我不敢苟同。在人类背后一定有比我们人类更高智慧的创造力量,否则,我们人的智慧与理解力从哪里来的呢?在所有创造和被创造的过程之中总是高智慧的创造低智慧的。有人说人的智慧是从实践来的,那其它动物与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也在天天刻苦地实践,它们为什么没有像“理性地修炼自己”这样的智慧呢?

至于称谓是什么并不重要,因每个人的经历、宗教信仰不同,称呼的习惯也就不同,有人称“神”,有人称“上帝”,有人称“真主”,有人称为“上天”,有人称“老天爷”,也有人称“万物之源”。但有一点,“上帝的本质是不可想象的,是无限的,是永恒的,是无形的”。我们人是比祂低一层智慧的,无法去理解祂。“祂不是人,也不仅仅是一种遍布宇宙的力量”。在不同时代都有先知代表祂来教育和启迪人类。这些著名先知包括克利须那、摩西、琐罗亚斯德、佛陀、基督、穆罕默德、巴哈欧拉。

在此,如果把佛陀与“万物之源”并列是不对的。

新浪网友:"真理与迷信"的标题太大了,你其实想强调的是追求真理的基础是:"任何一种宗教信仰,对真理的追求,带给人的是爱、团结、和平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仁爱与仇恨"与"阳光来自同一太阳"建议合并,应该强调"世上所有伟大的宗教,在本质上和根源上,都是相同的,包括了仁爱,忍耐、服务、友爱、团结,更需要诚实、超脱、牺牲和消除自我"。看得出你是有良好文化的商人,不是痞商。

潘石屹:辨别真理和迷信是我们在信仰道路上遇到的第一关,也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我们常常看到有人指责、批评对方是迷信,自己是真理及真理的化身。而人包括那些专职神职人员都是人,只是得到启示的程度不同。上帝、创造主是不可知的。首先把自己原有的理念腾空,变成空心竹子,智慧才可能从我们身上流过。

具有探求真理的精神,比掌握真理更重要。这是谁说过的一句话,我一时想不起来了。因为人掌握的真理总是相对的。

色空妙有:在真理的内涵上有区别,建议在一篇文章中最好统一起来。真理到底是目标,还是通往目标的道路。另外,建议老潘对科学要有正确的认识。科学乃分科之学,只是一种尚未被证伪的理论,并不是真理。也许今天的科学在明天就会被修正,或是被证伪。

潘石屹:我们人类的真理都是相对的,爱因斯坦理论相对牛顿理论,霍金的理论是相对爱因斯坦的理论。绝对真理只能来自创造主、上帝,因为祂是比我们更高一层的智慧。相对真理也包括科学。

  西藏老于: 佛教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所有宗教的一大特点就是,佛教否认"造物主",佛教认为世界来源是“缘起”的,也就是“众缘和合”而生万物(缘起论),并非有个造物主或主宰者来创造和主宰,万事万物的运动发展也不会依“主”的意志,而是依据各自的因缘业力(因果论)。更深一步讲,佛教认为世界的来源是“万法唯心”,而“心”的来源则是“无明(无明的意思我勉强解释为“错误的分别认识”)”。所以佛教强调通过改变自心来改变世界,而不是依靠归顺幻想中的造物主,这正是佛教区别于所有“迷信”和“有神论”的重要特点。

潘石屹:人这样理解也是对的,因为造物主的本质是不可知的。上帝在《古兰经》中说:“我是人的奥秘,人是我的奥秘”。我们人只能感受到佛的智慧之光,佛是人与造物主之间的圣灵。这些智慧之光的来源是造物主,就如同光线来自于太阳一样。在此我引用阿博都巴哈的一段文字来说明您的问题:

“理解力在各种创造物质界有程度上的差别。矿物、植物和动物王国不能理解超越自己的创造物。矿物不能想象植物的生长力,树木既不懂得动物的运动能力,也无法理解什么是视觉、听觉或嗅觉。所有这些都是属于自然界的创造物。

人也是这个自然创造界的一部分,但低级王国没有能理解人的思维活动的。动物不能了解人的理解能力,它只知道那些凭其动物感觉所发现的事物,而不能抽象地想象。动物不可能知道地球是圆的,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也不可能学会如何制造发报机。这些事只有人会做。人是上帝创造之万物中的最高杰作,是最接近上帝的生灵。

对低级王国来说,每个高级王国都是不可理解的。因此,人又怎么能够理解万物的全能创造者呢?

我们所能想象出来的,并非上帝的本质;他是不可知的,是不可想象的,是远远超乎人的最高思想的。”[1]在这里把这个世界划分了几个级别:矿物、植物、动物、人、圣灵、上苍。

新浪网友:好像很多是巴哈伊教的观点,希望标明reference :)

潘石屹:您的建议很好,我们已经采纳,谢谢!

  林岗青青:潘先生,今天讲宗教,背景是科学发达与全球化。因此不可避免要讲因宗教而引发的冲突,一是宗教与科学的矛盾;二是宗教与世俗社会的矛盾。以伊斯兰教最为突出;三是宗教之间的冲突,如犹太教与伊斯兰教最为突出。宗教有无共同的精神?如有那是什么?

能把此脉络勾勒清楚就不错,当然能讲明白就更好!

祝你能有所贡献。

潘石屹:谢谢您的建议。上苍的所有信使宣布的永恒真理:上苍是独一无二的,爱邻舍,以及尘世生活应有的道德目标。”[2]这些正是我们人类没有完全认识的问题,是人类文明如需进步急需解决的问题,能提出问题,通过磋商,才有可能找出解决的办法。

无碍:仁兄千万不要以《西游记》为切入啊!在虚云老和尚和佛教教内高僧认为《西游记》是一部道教骂佛教的一部小说,你看虚云老和尚的开示录《应无所住》就知道了。

潘石屹:这只是我在博鳌休假期间想出来这样一个开头,整篇文章的内容没有涉及到任何《西游记》道教、佛教之争的问题。宗教现在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总认为“自己正确,别人错误”,小则骂,大则打。磋商、对话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也是探求真理的必由之路。不要去指责别人和别的宗教,更不要制造宗教中的纷争。

《西游记》是在讲道教还是佛教其实并不重要。

无碍:佛教是从不和其他宗教争高下,也不会和当政者冲突的。他是圆融的!你看中国历史上有为佛教发生的战争吗?

潘石屹:宗教信仰不是制造冲突,而是化解冲突,解决问题以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尤其是精神世界这个整体联系得更紧密。信仰不是各扫门前雪,而是在推动人类文明整体的演进。

不要让各种主义成为你灵性成长的藩篱

新浪网友:潘兄,佩服你写的这么多道理,足够深刻。但有一点不能苟同:用知识和科学检验宗教的办法并不可行,因为前两者与后者根本不在一个时空发展的平台上。宗教中已有的东西往往超越了人类现有的知识,常常超出常人的理解,除非他从灵性上去体悟。供您参考。非常感谢。

潘石屹:在万千世界中有一个世界,就是我们生存的世界。科学和信仰之间不是对立,而是互动的,信仰是“神圣之源”,是来启迪我们的智慧的,是通过以往的先知启示给人类的。而科学是通过实践来发现真理。虽然手段和方法大相径庭,但最终都会在真理面前相聚。

  Tnid:大篇幅地阅读之后,我发现有一个方面是您一直没有提及而甚至有些刻意回避的。

那就是宗教它本身存在与我们目前所坚持的科学最根本的不同点,就是世界观的问题,一个是唯心主义,一个是唯物主义,这2个在世界观截然相对的观点造成了宗教与科学在千百年来矛盾冲突的核心。

这个矛盾本身是无法调和的……

潘石屹:不要让各种“主义”成为你灵性成长的人为限制的藩篱。从古到今有无数主义,主义之间的争吵和打架太多了,评判它们消耗了人的宝贵精力。其带来的往往是仇恨、不和与停滞不前。就具体的问题讨论才具有意义。“主义”之争无论在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都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灾难。

海笑天律师:有一点像是神父布道,激情澎湃、滔滔不绝。辞藻华丽,内容略显空洞,大而化之,无的放矢。作为贺岁已经算是超级好文。但要流芳千古还要沉沉吧。说佛法的事最好入微细,简约淳朴,如山间甘泉娓娓道来。当然纯属个人见解。

潘石屹:我也感到词不达意,力不从心。因信仰问题太过深奥,如同爬山,我刚来到山脚下,要向各位请教。只有融会贯通,才能达到您说的“如山间甘泉娓娓道来”。

  新浪网友:佛是一个历史人物,佛在当时残酷的历史环境下追求的精神值得赞扬,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佛的精神应该交给历史学家去研究,宗教不该阻碍社会的进步。

潘石屹:佛陀既是历史人物,更是历史上人类的教育者与先知。在荒蛮的年代,教育人们行善、博爱、超脱,带给我们智慧。在人与人之间常常发生杀戮的年代,佛陀教育人们不杀生,更不能杀人了。祂的力量来自于“万物之源”,从这个角度上祂不仅是历史人物,更是上苍的代表和使者。

  新浪网友:佛陀,只是先于我们得到智慧和真理的人,而在宗教里,他却和上帝、真主等成为了我们无法理解的造物主。当释迦牟尼还没悟出三法论时,这个世界难道是个幻影?现在宗教里的佛陀、上帝、太上老君,还是当时那个释迦牟尼、穆罕墨得、老子吗?

潘石屹:佛不是上帝,不是创造主。因智力所限,人不能理解上帝,不能理解创造人的造物主。上帝只能通过佛陀等等先知来启迪和教育人类。

新浪网友:宗教是古人追求真理的产物,是人类早期的精神文化,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宗教信仰也必将发展,最终将实现无宗教、无政党、无战争的和谐世界。

潘石屹:不同时代上帝都会根据人类发展的智力和接受力,派不同的教育者、先知来启示人类。越是远古,因交通、语言不通的关系,上帝派的先知越多。《古兰经》中谈到在远古有二十万多个先知。现代社会中,人类仍需上帝的指引以达到和谐团结的大同世界。

  新浪网友:真理与迷信.

真理和迷信没有必要划界分清,实际上也分不清!关键的问题是求同存异,只要不损害其他人(其他国家、其他宗教),这些信仰都应该许可。

潘石屹:探索真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一定会犯错误,走弯路。但出发点、动机要纯洁。打着佛、道、上帝的旗号去骗人,去提升自己的地位骗取别人的钱财,或是满足虚荣心,那就是“迷信”。迷信与犯错误之间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纯洁的动机。

新浪网友:真理是唯一的,真理不是用是否通过检验为判断标准,只有耶稣基督是唯一的真理,天下人间,没有靠着别的名能获拯救。愿你仔细查考圣经及基督教神学!愿全能的、独一的、慈爱的上帝光照你!

潘石屹:真理有两类: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上苍真理是绝对的,祂是我们的创造者,真理、智慧、美德的集合,人的真理都是相对的。最终这些相对真理一步步地趋近绝对真理。

探寻者:我们要解决的是:我们为什么而活?世界、人类的未来是什么?

潘石屹:人的肉体生命是短暂的,速朽的。而人的精神、灵魂的生命是永恒的。“人的精神有开始,但无终结;它永续长存。”人类的未来是使世界成为反射天堂的明镜。我们人生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文明的进步,是为了我们在肉体消亡时灵魂能升到神圣的天国。

  新浪网友:各个宗教的信徒之所以成为信徒并非只是为了在世行善,而是解决终极问题,说白了就是为了来生。然而通向来生天堂之路绝对不会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但可喜的是各个宗教似乎都发现了一个问题即有天堂之路,但因为人的罪而被阻隔(基督教称之为罪,佛教称之为业力等等)。其实就是宗教的两大派,一个是天启,一个是人启的,究竟谁是真理,谁更合理,潘先生可以思考思考,但愿上帝能开启你的思想。

潘石屹:你谈的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关于恶,关于罪,关于业力“在人类世界里,光明和黑暗,善良和邪恶作为对立的状态存在着”。[3] “灵性的神圣世界里是纯粹的善和绝对的光明”。这里我引用一段阿博都巴哈的话,我们一起学习:

“那些理性的真实,比如人的一切品质和可赞的完美都是纯善的,存在着的。恶则是它们的不存在。所以无知是缺乏知识,谬误是缺乏引导,健忘是缺少记忆,愚笨则是缺少良好的感悟,这一切都并不真正存在。

同样,感性的真实也绝对全是好的,恶只是由于它们的不存在——就是说,眼瞎是缺乏视力,耳聋是缺乏听力,贫穷是缺乏财富,疾病是缺乏健康,死亡是缺乏生命,虚弱是缺乏体力。

上帝创造的一切,都是善。恶仍是虚无,故死亡是生命之不存,当人不再有生命时,他才死去。黑暗是光明之未现,没有光线时,才是黑暗。光明是存在的,但,黑暗并不存在。财富是存在的,然贫穷并不存在。

“因而所有的恶显然都可归于不存在。善是存在的,恶并不存在。”[4]

几年前,我接触到这段话后,我对人、对事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是对我人生影响很大的一段话。

主与我们同在:有人说,基督教如能与佛教和平共处,大家互不干涉,岂不很好?不知你的看法如何?从佛教的立场,或从基督教的立场来看,这种“想法”恐怕永难实现。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一直向我国的儒教徒、道教徒以及一般拜杂神的民间宗教信仰者挑战,宣教。基督教到中国后,也像佛教一样,努力宣教,劝人信主耶稣作基督徒。

潘石屹:“不要强求人们改变自己的信仰”。世界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的,信仰的力量和作用在于促进整体社会的进步。为了自己的主张和势力强求别人改变,是与信仰的基本目标相违背的。我们不能用物质世界的标准去理解精神世界,在物质世界中可能希望多一些存款、多一些土地、多一些人被领导。而人类的精神财富是共有的,宗教信仰的目的不是多一些教徒,多一些教堂,而是为了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新浪网友:人之所以有信仰还是因为内心痛苦.

潘石屹:是一种寻找的渴望: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果去,去到别处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都是我们渴望得到答案的问题。

新浪网友:老潘,告诉你一个真理:耶稣才是真神,佛是泥塑的偶像。

请你看看圣经,从真神耶和华而来的,传扬了五千年的真理。

潘石屹:耶稣和佛一样都是受上苍启示的先知,人类教育者,基督教中有真理,佛教也有真理。上苍光芒无处不在,先知都反映了上苍的光辉,在人类日益成熟的时代,需要的只是我们睁开慧眼沐浴上苍的光辉。而不是用嘴巴去争论。

学佛一记者:为什么历史上无数人崇拜、高喊过的口号、经典、圣旨、理论、主义,如今统统难觅踪影,而2550年来,佛像、寺庙被破坏千千万的佛教如今依然佛光普照?这充分说明佛教是任何朝代、任何力量都无法扑灭的真理。

潘石屹: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国家,只要极端物质主义、平均物质主义盛行,否认精神世界存在,这个社会就无法进步。历史事例不胜枚举,就是今天发生在我们眼前的经济危机,也是极端物质主义疯狂盛行的结果。这次经济危机说明只有物质财富的积累人类文明是无法进步的,需要物质和精神两支翅膀平衡发展。

香秋:佛教比科学更科学,因为科学通过仪器、科学家的探索慢慢在靠近真理;但佛陀早已是最高的智慧。但这不是迷信,佛陀留下了经论和实修实证的方法,让后人证实他所说。

但我们离原始佛教越来越远,因为有大智慧的人越来越少,所以迷信的人越来越多。

潘石屹:科学技术带给人类进步、知识增长是不争的事实。尊重科学,尊重别的信仰,才可能探求到真理。

香秋:有分别,就会有分歧,这是再所难免的。就象有基督,也会有犹大。

祈祷基督、上帝不是迷信,因为通过祈祷,人们得到了智慧和力量。因为相对于普通人,基督、上帝是伟大的。

但也会有人认为这不科学。因为他们持的是机械唯物论;而虔诚的祈祷,心的‘力量’与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潘石屹:在佛教历史上有位并不出名的人物:禅宗三祖僧璨,他只写了一本书《信心铭》,文章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不要有分别。这本《信心铭》是对我影响很大的一本书。

你讲到祈祷,祈祷就是与上帝谈话,与上帝交谈的人能不获得力量吗?

新浪网友:我们中国人太需要一种信仰了,否则,我们身边还会出现太多的三聚氰胺,还会出现更多的苏丹红,阿弥陀佛,愿世人都善良,团结,友爱!!

潘石屹:不仅中国人需要,全世界都需求神圣的光来照亮我们整个世界。

新浪网友:作为一个著名的企业家,你开始关注人的灵魂问题,真的是太难得了,这让我看到一种信息,一种希望。几个大自然具有的元素组成人型就有了生命的我们,灵性从那来,我们到哪里去?

潘石屹:你的这段话,让我想到上苍,先知、圣灵、受到神圣启示的智者和宗教领袖们的关系。我引用一段智者的话来说明圣灵:

“因为上帝的本质是不可想象的,是无限的、永恒的、不朽的和无形的。创造界受自然规律的约束,是有限的、必朽的。‘ 一切生命之源’上帝与人类之间必须有一个中介。这中介就是灵圣,它把创造界和那“不可思议者”、那‘神圣本质’联系起来。

上帝好比太阳,圣灵好比太阳的光线;恰如太阳的光线把太阳的光明和温暖带给大地并给予万物生命,显圣者们从神圣的真理之阳那里带来了圣灵的力量,给人类的灵魂带来了光明和生命。

圣灵是真理太阳的光芒,这光芒以它那无穷无尽的力量给全人类带来生命和觉悟,使所有的灵魂焕发出神的光彩,给整个世界带来上帝的恩赐。要是没有太阳的温暖和太阳光芒的中介作用,大地就不会得到太阳的恩惠。

同样,圣灵也是人们生命的源泉。要是没有圣灵,人就不会有智慧,人就不可能掌握科学知识,并用科学知识对物质世界施加巨大的影响。圣灵带来的觉悟给人类以思维力量,使他能够有所发明创造,通过这些发明创造,他才使大自然的规律屈从于自己的意志。

通过上帝的先知们的居间作用,圣灵向人类教谕热爱上帝和精神美德,使他能得到永生。

所有这些恩赐都是由圣灵带给人类的。因此我们可以明白,圣灵是造物主和万物之间的中介。太阳的光和热使土地肥沃,使万物复苏和生长,而圣灵则激励人类的心灵。”[5]

新浪网友:佛教历史悠久,而且流布甚广。作为一种信仰和精神安慰是有其现实价值的,但在国内佛教也被人作为欺骗的手段和满足私欲的邪念而被利用,十分可悲。

潘石屹:宗教信仰有许多,你可以不信。宗教机构和神职人员也有无数,你也可以不信。但最基本的,不能不相信神圣力量的存在。中国有句古话:“不看僧面看佛面”,大概就是说可以不信僧,但不能不相信神圣。

  天天春节:有一个什么教派能让全世界人们不这么贪婪自私的呢?还是因为众人不信教才会导致如此结果?现在大自然已经给了我们很多惩罚,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反思?楼主能从宗教内找到答案吗?

潘石屹:从古到今,人们都在不断的寻找,在希望、失望不断交替过程中寻找。我本人了解得太少,是个在探寻道路上的后来者。我们一起寻找吧!

  lj3729看了台湾和香港佛信徒新年为抢头柱香互相冲撞的样子,就没有好感,佛教怎么这样不文明呢?再看看大陆佛教商业化的丑态,谁会真心信仰呢?

潘石屹:我们人类面对的问题远不止这些,战争、经济危机等这都是对各宗教领导人提出的新课题,并且,要正视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解决办法也不再是咬文嚼字的研究经典,而是受神圣启示,走出教堂和寺院去寻找解决办法。越是咬文嚼字,越容易制造矛盾和冲突。各派别之间的冲突,有多少是对圣典不同理解造成的。这些都违背了先知们启示圣典的本意。

注:[1] 引自《巴黎谈话》第五章

[2] 引自《亚格达圣经》

[3] 引自《已答之问》111页

[4] 引自《已答之问》237-238页

[5] 引自《巴黎谈话》第十七章

话题:



0

推荐

潘石屹

潘石屹

251篇文章 6年前更新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联合创始人 。他与妻子张欣在1995年共同创立SOHO中国有限公司,作为董事长,他一直掌管着公司在中国的商业地产领域的开发业务。尤其在北京的CBD,无论在建筑的规模上还是在项目的销售额上,SOHO中国都是最大的开发商,并为中国首都引入了标志性的当代建筑。

文章